本文详细解释了袖窿设计原理及计算公式,从人体臂根围结构分析到袖窿深度的推导、前胸宽和后背宽的公式推导,以及不同款式服装BL线的确定方法,为设计师提供袖窿设计理论和实践指导
一、袖窿来源: 袖窿的形状和尺寸来源于人体臂根围的结构。为了研究服装袖窿的结构和形状,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:
二、人体臂根围测量: 以净胸围84cm的标准人体为例,其臂根截面形状近似整圆,直径约为11.5cm,围度约为36cm。前袖山弧线较弯曲,后袖山弧线较平缓,这是由于前袖山由锁骨头形成,后袖山由三角肌形成。前后腋窝点呈前高后低形状。
三、袖窿深及前胸宽、后背宽公式推导:
A. 袖窿深推导: 将臂根围形状拓画在纸上,确定前胸宽和后背宽线。 将肩峰点SP打开,将前袖山弧线拉成与前胸宽形成的11度夹角,测得SP点移动距离为3cm。 将移动后的SP点作为有效袖窿深点,并加上原直径长度和肩斜角度形成的数据4.5cm,可得:11.5 + 3 + 4.5 = 19cm,即前NP点至BL线距离。 代入公式2B/10可得16.8cm,加上2.2cm后,得出19cm,因此BL公式可得:2B/10 + 2.2cm。 B为净胸围84cm,则BL=19cm(最小BL线深)。 若为弹力面料,可将前胸宽减小至2B*/10,BL线公式不变。
B. 前胸宽和后背宽公式推导: 已知:B/2 - 龙门宽 = 前胸宽 + 后背宽。 84/2 - 11.5cm = 30.5cm。 将30.5cm平均分配,前胸宽和后背宽分别为15.25cm。 按前胸宽比后背宽小1cm,则前胸宽=15.25 - 0.5 = 14.75cm ≈ 15cm,后背宽=15.25 + 0.5 = 15.75cm ≈ 16cm。 将15cm代入公式1.5B/10可得12.6cm,与15cm相差2.4cm,因此采用2.5cm作为修正值,即前胸宽公式为:1.5B/10 + 2.5cm。 后背宽比前胸宽大1cm,因此后背宽公式为:1.5B/10 + 3.5cm。 将36cm AH代入HB,可得:0.85HB ≈ 36cm。 净胸围84cm,HB=42cm,0.85HB × 42 ≈ 35.7cm ≈ 36cm。 内衣类可得出0.88HB,基础推算可得:0.85HB。
四、不同款式服装的BL线确定: 基本BL线公式简化为:BL = 2B/10 + 2cm。 不同款式服装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系数和放松量。 每类服装袖窿应加深1.5-3cm,AH不小于5cm较为科学。 5cm ÷ 2π ≈ 0.8cm,小于0.8cm可视为同一类款式放松量变化。
A. 紧身类、无袖类、针织类: x = 0 B. 紧身适体类、唐装、旗袍类: x = 1-1.5cm C. 适体类、正装类: x = 2-3cm D. 较宽松类、衬衣、风衣、休闲类: x = 3-5cm E. 宽松类、风衣、大衣、茄克类: x = 6-8cm
说明: 以上公式仅供参考,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款式和面料特性进行调整。
|